26 March, 2009

一生無量—老人院訪視有感

答應師姑要將這幾次探訪老人院的感受記錄下來,卻總是忙著研究、教學和活動等等的瑣事。日子一天天過去,怕就這樣忘記了老人院中老菩薩的深情付託。就是此刻吧;留下每次和老菩薩互動的點點滴滴,也提醒著自己別忘了那一念初心。

來到OSU求學轉眼四度春秋,在去年秋季加入了合唱團之後,便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老人院的訪視。回想四年前第一次和師姑師伯到Nelson Park老人院,一位老奶奶拉著初次見面的我老淚縱橫。那一刻心裡的震撼,讓我也不爭氣的陪著阿嬤掉淚。回來後有好一陣子不敢再去老人院,怕又惹老菩薩傷心。而更深層的矛盾是:不敢面對自己離家萬里無法承歡膝下的歉疚。直到月桂師姑輕輕的提醒我: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過的歡喜自在,太平洋彼端的長輩們,才能真正放心。於是我再次鼓起勇氣參與訪視,希望能用一分微小的力量,讓老菩薩們感受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愛與關懷。

師姑師伯和慈青同學們固定每月造訪的Crown Pointe老人院中,有一位雙手不停顫抖,面龐清瘦但雙眼炯炯有神的老太太。數次和她的互動中,相對於其他奶奶的熱情,她一語不發,雙手的指甲幾乎就要掐進手掌中。然無論如何,我總也希望能帶給她些許溫暖和關懷。於是每次照例在她身旁訴說著外面的天氣、春日的花朵,以及夏天的綠茵 ,雖然她的回應只是一逕的沉默。

經過了大半年的互動,在一次周末的例行訪視中,我依然向她問候:How are you doing today?沒想到的是,她竟口齒清晰的開口說了一句:You will never understand.

當時的我呆了半响,記不得回答了甚麼話,只是握住她不停顫抖的手,相視落淚。自那個周末起,每月我總不忘為她削瘦的肩膀做溫柔的按摩,而看到她臉上終於露出淺淺的微笑,便深深為自己之前沒有輕易放棄而感到慶幸。

夏天過去,秋風吹起落葉的時候,周六的老人院交誼廳中,卻再也看不到她輪椅上的身影。縱然心中萬般不捨,但也只能暗暗祝禱:希望她是擺脫病痛的折磨,到更好的地方去了。


三月的暖陽,帶著輕快的音樂,和師姑師伯們的熱情,來到Arlington Court老人院。三位音樂系同學所帶來的悠揚樂聲,將老人家和陪伴的家人們吸引到大廳中來,甚至連院中的醫護人員都駐足聆聽。布拉姆斯的穩重親和,緩解了老太太的痠痛,想來是美妙的心靈之「鑰」發揮了效果。坐在沙發上的另一位老菩薩 ,胸前掛著自串的珠珠項鍊,悄聲的告訴我今天是她九十二歲的生日。在師姑伯和我一起為她唱生日快樂歌時,害羞的表情中有著驚喜和滿足。讚美她項鍊製作精美時,她很慷慨的答應要做一條同樣的給我:「妳要甚麼顏色的珠子?還有,妳們下次甚麼時候會再來?」「五月嗎?希望五月我還能再見到妳。」老菩薩的寂寞和渴望,在幾個問句裡,讓我有更深的體悟。

把握每個付出的因緣:一個微笑和擁抱的布施,便能讓人與人間的關懷,一生無量。

撰文、攝影:慈青徐敦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