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ay, 2008

心靈的病毒-【晨鐘起薰法香-靜思晨語分享】

第二個星期,同學們依然準時八點網上相會共修,討論五月五日 師公上人所開示的晨語「心靈的病毒」。本週由楊晴惠同學導讀,共有十二位同學及師姑參與。茲將開示內容及心得分享摘錄如下:

開示內容摘要:

或因三業而生罪
或從六根而起過 或以內心自邪思惟 或藉外境 起諸染著
十惡包括:身業:殺、盜、淫 口業:惡口、妄語、綺語、兩舌 意業:貪、瞋、癡
如是乃至十惡 增長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三毒 : 貪、瞋、癡 五毒 : 貪、瞋、癡、慢、疑
常與智者為友 以智慧對治五毒 就不會成為心靈病毒的帶原者
貪瞋癡慢疑 如病毒般侵蝕人心 帶來八萬四千煩惱不斷 惟有法水入心才能洗滌

MSN分享摘要:

很喜歡這一節晨語,因為覺得 師公上人把病毒用來比喻煩惱真的很有道理可能是因為學生物的關係吧對這病毒的複製很有感覺;也體會到煩惱就像病毒一樣如果不儘早找到藥醫就會一直突變突變到時候想要醫就很困難了

上人說心理的病態來自於煩惱的累積,而煩惱累積就像是病毒在心裡複製的結果。

雖然我們生活在當下時時都會受到外境的污染而生出惡行來傷人傷己有時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因此常常反省警惕自己就是修行

煩惱不斷交叉複製就像是鑽牛角尖一旦起執著要解開就要用比較大的心力

雖然病毒很小,但是一旦我們沒注意,病毒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Yes, even virus is very small, if we don't pay attention to it, it could lead to a big trouble

用病毒比喻其實還蠻特別的,我記得裡面好像有說到,跟愛談是非的人相處的很頻繁的話,也是一種病毒,因為到最後,只要一跟他們相處在一起,就會想聊是非! 很像病原體之類的吧

所以要遠離病原體喔有病要願意醫也要親近善知識常與智者為友以智慧來治療它才能讓我們越來越健康。就如古人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其實自己心裡都知道自己有沒有煩惱,只是要真正去除煩惱很難而已

如同上週討論的,要保護自己的心念不被外界影響而種下病毒。大家都會在意自己的電腦有沒有中毒,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心靈的防毒。

(Even the discussion we had last week, it was also about how to keep our mind not affected by all those outside virus. We often worry about whether our computer is affected by the virus, we seems seldom think about whether our mind is affected by the virus.)

是非止於智者戒淨則心淨

前腳走後腳放也是預防煩惱污染的方法之一。如果聽到是非,也就左耳進右耳出當作耳邊一陣風囉境界過了就放下心有煩惱通常是放不下

剛才 師公提到的五毒,除了貪嗔痴外,還有提到另外兩項「慢跟疑」 但我沒有很懂後面那兩個,有人有例子幫我了解一下嗎?

是自大驕傲是懷疑臆測。如果你心中有懷疑,那就無法全心全力的付出做事。

(If you have doubt, you will not practice it hard)

內心的病來自於五毒,貪瞋癡慢疑,是這是五種讓人身心不自在的情緒造成煩惱

少貪慾,少生氣,不執著,謙卑心,勿猜疑,心靈才會建康不生病。雖然這些是生活中免不了犯的毛病,但要時時提醒自己及身旁的家人。

大家覺得五毒中的哪一項可以解釋成「在實驗室中與同事相處的煩惱,和學業的壓力」?

我覺得有點像「貪」,用貪好像比較能直接的去解釋。

可是我們只是想要一些實驗結果發論文,才能畢業。這樣是貪嗎?會不會太嚴重了

有點像是貪心著想在一小段時間得到想要的結果,覺得有投入時間心力,就應該有回報,因此就壓力了。

或者也可以說對發表論文的事情抱持平常心認真做但是對短期的結果不要太執著

如果成果不如預期,或許換個方法來試試看。

(If data is not what we expect, then we should not just focus our original though, and think about other ways)

貪是不是也算一種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一些其實如毓恭師姑說的盡力就好不妨礙到別人對結果得失心要放低些儘量用平常心來看待。

所以我也覺得有時候適當的壓力沒什麼不對,可以促成自己精進

如同 師公說的,要把握當下還要恆持剎那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本份事要以平常心、自信心去面對它,機會來時要把握,但不要因為一時挫折就放棄。只要盡力而為,就能夠歡喜接受結果。(I think, just do it and see what happen...As long as we are doing our best, whatever happens, learn to accept it.)

學會接受負面的事是最難的,可以想一想「處逆境以因緣觀」。

法若住心便能對治煩惱。何為學習處處放下記得經驗後就不再執著於事象了。也反省懺悔警惕每一念心。要多親近善知識對我們助益很大

對於結果的執著,也可以算是容易生的一種「癡」吧。雖然結果很重要,但好像很難去找到撫平對於「我付出多少,應該也得到多少」的想法。

可是有時候,人們以成敗論英雄,很難不去計較大家都已形成共識的一套標準,讓我覺得有點生氣。

(Yes. you are all right. But one thing make me a little angry is that most of people only use " results" to judge you!)

我瞭解放下的重要,但是還無法一時之間做到,所以要時時練習。不然就會像師公說的只把法放在電腦裡自己行法的同時,也慢慢去感動身邊的人

那要怎麼學會放下呢?

常常告訴自己自己做得很不錯了,之後就執著去計較

我覺得在美國唸書跟在台灣很大的差別,就是在這裡,每次上台報告完老師都會跟你說 good job,雖然其實心理知道自己做得並不完美。但知道自己盡力了,也就可以放下了

記得第一年來的時候有一位五年級的學姐跟我們聊鼓勵我們「爬自己的山」。所以人比人 氣死人能掌握的部分盡量努力就可以

用結果來評論一個人是一般的想法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電影和故事很多人很努力卻是看不到成果,過程的艱辛只有當事人知道。因為看不到別人努力,並不代表別人沒在努力。所以 師公上人說要用平常心來平靜自己的心態不要去鑽牛角尖喲

雖然我都是拼命想哪裡做不好可以再改,老師卻都只跟我說很好(good)

每個人說話的方式不同,當然我們會傾向多和自己頻道相通的人相處但是有時也能在其他場合體驗到不同的說話方式(有的人很婉轉,有人很直接有人很迂迴等等)。 也可以試著去學習或者善解

開示的前段, 師公上人說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卻又不反省但明明就知道傷害了人

我也曾經這樣因為沒有勇氣改正自己說過的話

時時用心體會也善解外界因緣並因此而學習到每個人都有盲點

其實在團體報告裡面,多從其他人的角度去想事情,用同理心好像在面對原本很氣憤的事情,就會消去很多煩惱。

雖然有時感覺同學會認為,因為沒結果,所以沒在努力。

即使知道你在努力,但有時候還是要靠點運氣跟智慧,從你平常做實驗的態度等等就心裡有數。有做實驗但是失敗跟沒做實驗是兩回事,大家都知道,所以不會用結果來評論你

其實他人說的話,做的事,如果覺得有傷到你,只要你能把它當作「春風吹過你的臉」般,不要執着的放入心中,其實很快就會過去的。試試看,就像得健忘症一樣。如果真有煩惱也要說出來,不要放在心裡,這樣才能學習放下。周圍的大家都是很好的「資源回收桶」呢。有時從其他人的煩惱中我們也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