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May, 2008

【晨鐘起薰法香】三輪體空無念無求

2008/05/17分享 5/12 靜思晨語三輪體空無念無求 本週由柯秀欣同學主持,共十四人參與共修。

上大愛網站看此 靜思晨語http://210.59.147.4/wmv9/2008b/morning/morning_20080512H.wmv

分享整理:

我會選擇這則靜思晨語的主要原因是它讓我想到上個月秋妏主持的讀書會討論的內容,印象中福星師姑(可惜今天不會上線)在讀書會裡提到「三輪體空」,在那個當下是真的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然而上人在這天的靜思晨語裡解釋了更多,讓我想通了不少。

老實說,我從小就還滿熱心助人的,每當幫助別人一次都會覺得多給了人一份人情,心想著以後哪天有求於他人的時候,別人必將以同等心回報;後來發現,我錯了,因為當我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卻沒有人能可以幫我,漸漸地我開始想,應該當初熱心過頭,太過於雞婆,其實別人也沒奢求我們來幫什麼,導致後來自己在角落自怨自艾。但是,影片中上人說的「善法障出世道」,裡面所說的"世道"應該就是在說我那種"處處留情"的"世俗之道"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自己的解釋呢?

其實,我猜這三障中,慈濟人最容易不小心犯的,就是第二障。我也覺得,好人做好事,但人多了最怕的事就是起的分別或計較之心,比較誰做的多誰做得少或是誰做得好。

但此想法也是為因人而異的。(It might differ from person to person

上人說"做就對了!"我覺得這觀念很重要,其他的得失心別太重

是的,我們常常說,我是片好心為妳着想吔,對不對?

對呀,有時候不被理會時,有種熱臉去貼冷屁股的感覺;但時時將「付出無所求」放在心裡,抱著付出無所求行菩薩道就對了,世間事如果抱著「有求」的心,就很容易生煩惱,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古人有一句話「施比受有福」很有道理,如果再你幫助別人時,你知道自己得了更多,就不會苦求別人的回報了。

我們應覺得感恩,我們可以幫助別人;況且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難免會受其他的事物所影響。(We should all feel grateful that we can help others. also everyone is in different situation, he/she might still bother by other stuffs

但想想至少我們做到了可以做的部份,其他要不要接受是每個人的自由;不過看到別人被幫助,而且臉上那種幸福的樣子都會覺得自己很幸福。

雖然沒有發放物資的經驗,但是我猜在發放物資的時候,並不是每個受施者都是以笑臉迎人的吧?不知道大家的覺得如何?

善解他們的心情;對呀!我常常去完訪視後回家就放空,我不知道這樣對不對,但至少我不會因為一些事影響心情。並不是他們不感恩,而是我們真的無法知道他們得過去發生過什麼事,而去影響到他們的心we don't know what happen to them beforehand, it might not be that they don't feel grateful, just ......

只是放下往往比提起還難。因此做(要做對的事)就對了,做完了就放下,不要有罣礙的心理,真的有很多事要做,放下並繼續往前進(and move on)。

幫助別人的同時才能反觀自己是多麼有福報的,將事情放到一般化的情況來思考,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因此不能要求人人都對於我們所做的認同,但要確定自己是在做對的事情,做過之後就要放下。如同 師公上人所開示的,學佛要學慈悲喜捨,時時感恩知足,內心就不會有煩惱。放不下大概都是因為想找出原因讓他人開心,苦惱自己做的不夠好等等‧‧‧然後就陷入無限的思考中。

恩恩,就該像上人說的不要起"計較心",不要預設立場對方會怎麼回報。說得很對,前腳走,後腳放,才能走的長久。放下真的很難…但是放下讓自已好過,自己好過了!做事才會長長久久…來慈濟就讓我們學到了:放下,很好啊!慢慢放。一步一步慢學很重要。

所以,我在這則靜思晨語學到了,無念無求。每次去參加活動時要保持一顆單純的心,無念無求,做就對了。恩…無念無求真的很重要;放下就是想想自已有沒有做不對的想法或事,如果沒有,就心安理得繼續往前(move on)。如果有就要懺悔,改過。對!還是要檢討,但往前看,做錯了表示我們還有進步空間;有缺失要勇於懺悔,才能修正自己的習氣,慢慢進步。

對於上人說的第三障法,我覺得上人說的第三障「不動法障菩薩道」和第二障「善法障出世道」也是有關聯的。如果,道我那種處處留人情的想法沒有解開,可以想像,那結果將是以後都不幫助別人,外界事物都與我無關,人人各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啊!另外,這也是在提醒我們不能自私(the third one reminds us that we can't just care ourselves)我們也培養(we should also develop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大慈無怨大悲無悔大喜無憂大捨無求)有時候遇到困難,心結解不開,就會不小心把自己封閉起來,慈濟的四大志業大腳步鑲我們走入人群去体會,學習,是很好的方法,所以要適時的解開心結不要累積太久。同時, 師公上人教導我們「若不在心地下功夫,不知心念難照顧」(also, master teachs us that if we don't work hard on our mind, we never realize that how difficulty it is

我突然想到,其實周邊也有很多人都是冷漠的,有時候都想把她們(特別是家人)帶出來幫助別人,但要如何做到呢?身教;可以把訊息告訴他們,但不要想說一定要他們現在就加入。有時候那必須花很長的時間(sometimes, it may take times我們可以自己先做給他們看。

問題在於他們不關心, 怎麼辦?

自己身行的同時,周圍的朋友親人會看到,看到我們心性的進步,看到我們能讓世界更清靜的努力,慢慢感動他們,愛的存款需要時間累積。希望他們看到一些事情有感覺了,自然而然的加入, 做多了我相信家人一定在旁邊也看到了, 只是時機未到。沒錯,我覺得身教很重要,一年前我沒參加過慈濟的活動,一參加後每個師姑的"身教"讓我知道我必須出來幫助別人。一旦在心田裡播下善的種子,我們便不需擔心何時會發芽。(once a good seed in cultivated, we don't need to worry when they will grow給對方一點時間,要有耐心,等因緣俱足自然想加入,那時做起事來才會快樂;做慈濟事不能感到壓力,這樣走不長久,可惜了大家初發的菩提心。

有時等待久了一點,讓人有點無力感;

尤其是,很多人都會有在親人面前就隨便起來這樣的習性,要時時提醒自己,人前人後要如一,用智慧也用心慢慢接引。或許先找些他比較喜歡的幫助對象,讓他加入,她可能會做出興趣來。對,有很多方便門,找他的興趣;恩,要向大家學智慧其實就像師姑接引慈青也需要智慧。其實人人都有自性智慧,用心就能發掘出來自己的本性。

不知道師姑師伯是否都是同時間進入慈濟的,在開始時家人都沒有意見嗎?

用自身智慧帶動發揮良能。每個師姑都很溫柔,是讓大家想接近的原因。而且當你改變自己時,身邊的人也一定會感覺到,並好奇你改變的原因。(when you change yourself, people around you still feel it, then they might feel interested to learn what makes you change.此外運用智慧,用心還有耐心,都是很重要的。

要等美麗的珍珠,就要慢慢耐心的等,才會越磨越亮。投入在慈濟的每個人也都是在磨練自己(everyone devoting himself in Tzuchi is also polishing his own mind)。真棒的比喻,「耐心」等真的很有哲學耶!

其實等待也是一種磨練,對不對?而且可能是一輩子的磨練;我們都還在學,並期望有一天能回到初發之心(we are all still learning, and wish someday we will all come back to our initial heart但是如果真的等不到,我們是不是也不用太執著,因為他們自然有自已可以做的路,不一定用我們的方式,就把它當作修行,大家都是凡夫,所以一起磨練。而且,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他人,我們可以先調整我們自己的心。(also, if we can't change others, we can always start to adjust ourselves first可以改變自已先。

就像在影片中上人也提到「諸佛菩薩教作方便」,諸佛菩薩因為知道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的煩惱,所以慈濟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道場,在道場裡大家互相磨練之外,也給我們機會在道場外磨練;是的,不一定要改變別人;改變自己或許是比改變他人簡單的(it might be easier to change ourselves than to change others

昨天我試著邀同事一起去街頭募款,花了約一小時,他直説有很多雜事要做,況且他的父母才剛從災區平安回台我只好祝福他,聽道他這麼說我是有點沮喪。

恩…至少你已經提供了訊息了,只怕別人想做事,不得其門而入,如果這次真的有事,下次還有機會呀!沒錯,一切都不能強求,提供訊息和做善事的方式已是多給了一個選項,我認為我們都很幸福,因為我們比別人多了很多機會能投入人群中。(also, i feel all of us are blessed because we have those chances to devote ourselves);我們若多問一些人,一定有其他人願意一起幫忙,多問幾次就ok了。想做再做比較重要,如果是人情壓力,做了也不開心 ,更何況有很多人覺得在陌生人面前要錢是很困難的(it is hard for someone to do fund raising in front of people b/c you need to ask money from someone you don't know訊息帶到,他們會慢慢自己思考強迫推銷會發生反效果,把緣分越推越遠,一點也沒錯,強迫別人做善事反而會嚇到別人。

用同理心善解,尊重他人的想法能善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是非常重要的(this is important, everyone differs, we might all need to 善解),其實我們如果能用同理心善解的話,也能學習到對方的想法,為什麼他會冷漠,為什麼他會不願意參加慈善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學的。但不一定是冷漠呀!也許真的有心事,如果能從對方的立場來想,我們應可以較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al if we can think things in their perspective, we might earn their trust more easily.就像事情沒有對錯,但每個人看到的面不同,因緣俱足時就來了如果時機到了,也許比我們大家都積極。

所以要感恩直至現在我們所遇到的人,不論是喜歡的或討厭的都是我們的諸佛菩薩,喜歡的要向他們學習優點,討厭的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有他們的缺點(三人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而學之,則其不善而改之)每個人的事我學習的對象,試著用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心情,慢慢用他所體驗過的經驗帶動出他的慈悲心,要感恩大家的加油打氣,便能繼續累積愛的存款,因緣到時就能夠接引囉!

更何況此經驗相信大家都有,別氣餒;但也不要放棄來日方長,還是有機會的。我們應繼續往前看(we should all feel good and looking forward.) 上人所說無所求很有智慧,回想起來我們自己的第一次是不是也不是很自然,但答應了就硬著頭皮去做,才發現並不難,對不對?

一點也沒錯,不過是真的需要有人引導才能跨出第一步。無求無念但不執著;過於執著會有障礙心的。

我想昨天和今天師姑要去參加募款很"幸福",所以今天的晨鐘起活動到此各一段落,感恩大家在短短的45分鐘分享了很多東西,希望大家都有收穫,還是要請大家多用心喔!最後一起為災區的災民祈禱;請大家將今天共修的功德迴向給天下苦難眾生。

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