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的這幾天,晚上走路不敢抬頭,生怕抬頭見了月亮,朦朧月光會讓我的眼睛也朦朧起來,更不敢與同學分享這樣的心情,直到活動前一日晚上同學支支吾吾來了電話,怯生生地表示想要來做月餅,不知道能否接受遲到。她說:「我實在是很想來。」「你也這麼想嗎?那真是太好了!」我這才鬆了一口氣。
月餅這樣的食物,在異國的空氣裡顯得特別有意義。我們為了一睹台灣月餅自手中誕生,一下課便往月桂師姑家衝。手工紅豆餡包鹹蛋黃,考驗著一粒30克 重的目測能力,六隻手三張嘴笑得合不攏。敦盈忙著調水麵和油麵,宜展、建甫、秀欣和新生惠足、欣汝、梓逢、亦雲和逸萍,一起拿起桿麵棍鍛鍊起自己的背部肌肉,看著一麵兩色捲成小餅形,大家巴不得趕快把紅豆餡給包進去。師姑趕緊止住了大家:「耐心等一下啊!給麵團一點時間休息。」
麵皮在手心窩轉阿轉,包餡料的時候,我們靜靜地把祝福也包了進去,希望今晚所有的異鄉人都能歡喜圓滿,希望所有發心大愛的慈濟人都能感到窩心,希望遙遠家鄉的老父老母都能平安健康。許多沒能說出口的心願,都在反覆旋轉麵皮的動作裡,在相互微笑之中得到理解。在這沒有美味月餅可買的異國,有情眾生如我們竟得到一次覺悟,這才明白智慧也能在相互交流之中增長,智慧的根本是說不出的愛心。
手上端著上等的紅豆湯,聽著月桂師姑訴說高雄「紅豆師伯」的發心奉獻,觸發了我們對家鄉紅豆湯的情緒,咀嚼著,咀嚼著。「好吃嗎?多吃點啊!」「唔,嗯,好好吃阿。」我們把未曾謀面的愛心放在嘴裡,把師姑師伯的細心與用心記住。以後無論遇到了什麼挫折,都不要忘記這樣的心情。
晚上六點,素食餐點一道道上,師姑們一個下午的辛勞,讓色香味餐點擺了滿桌。由最年長的楊爺爺和楊奶奶開始,大家依序取菜用餐,餐後水果和甜點令人望而喜之,令人驚訝的是惠琳學姊竟然現場搗台灣糯米粉,宗伯卯足了勁現做花生粉,不一會兒熱騰騰的嘉義口味自製麻薯就出現了,我的腦海中浮起打著咖咖咖聲響的小販車,彷彿一下子回到古早台灣。
無論有沒有穿制服,團圓時刻誰都不應該落單。我們在客廳圍坐,唱著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無論記不記得住歌詞,有沒有學過手語,誰也不用害怕出醜。音樂是一種至情的表達,能做言語不能做之事;手語是一種肢體的溝通,讓伸展的肢體打破寂靜的世界。在幸福的片刻我們儲備能力,在需要付出的當口,才能手心向下。語言文字皆為渡船,我們努力渡自己,也渡別人。
今年,我們在Columbus抬頭望著月亮,明白此時此刻家鄉艷陽正高照,慈濟人就在身邊,以歡喜相聚渡中秋。
撰文:OSU慈青 歐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