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7 分享 09/24 靜思晨語 -心正行端常保歡喜 本週由王俊杰同學主持。
靜思晨語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47861
對照之前的幾次主題都是要把心照顧好,大家都有自己身邊的事情,可以用這樣的法來照映,師公的教導直指本心,心若無私,行才會端正。一切行為由心而發,我們的行為造作,對人做事,正字很重要。面對境界的種種見解若是以不正的心、有私的行為,那所行的就是「不正」。心正行端需要很大的定力,有句成語是"人言可畏",不是沒有道理,當一個人做了一點虧心事,聽到後面有人在說話,就會害怕擔心,就是因為心不正行不端。我們很難控制別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自己的行為,如果要太在意每個人的想法,很多事也做不成了!有時候即使做的是正途,也會因為別人的誤解而生氣。
師公真的是要我們好好用心才能做到,因為大部分的時候,聽到是非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氣,但是冷靜下來想一想,用無私的心來體會,就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真的過不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對對錯的看法可不一樣,所以要求自己行的正,問心無愧就好。歡喜的心就是問心無愧,無論別人怎麼說,我都可以問心無愧。在這個人生當中要如何做事情,才不會讓別人在背後搬弄是非呢?這個世間總是會有心懷惡念的人,但是只要我們自知我們心正行端,我們可以問心無愧,這樣心就不會痛苦,就可以快樂。把心顧好,行為就會端正,而行為端正,也才能常保歡喜心,這二者是一種循環!
「最大的懲罰就是後悔。」因為我們的本心知道做錯,會覺得內疚,心會很難過就是因為在做錯了事情之後,所以會後悔。但是即使知道可能會後悔,還是會因為貪嗔癡而放棄正途。同樣的錯會犯第二次很有可能是因為投機的心理,賭自己不會向上次一樣倒霉,賭自己這次不會被發現,殊不知行的端才是唯一正解!
因為犯過一次錯,我們已經知道原因,如果再犯,內心就更會因為後悔而煩惱。後悔是一種懲罰,但也是一種往正途的助力,反省自己,做錯了就要改,而做到心正行正。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心正行端,問心無愧,因為做錯事是因為我們任由外界來影響我們的心,而被遮蓋了原本清明的本性,記取第一次或別人的經驗,一錯再錯有時是太執著於自己的想法。
我們做事情要做對,我們若是做錯了就是會後悔。所以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做錯了之後才在後悔而懲罰自己。我們夠做的工作就要一直做,後面若是有人指責我們,若是我們錯,那就要改,最起碼我心正行正,我問心無愧,這樣就對了。所以佛陀教導我們「慈」。 「慈」就是予樂,就是教導我們,常常都要心可以快樂,沒有後悔,這是同理心,有了同理心,我們就能感受他們的苦,由心而發的想幫助他們。
上人疼惜我們的慧命,把我們的生命,爲人群奉獻。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家人也是包含在其中的。行有餘力而助人,師公上人說家業事業志業要並重 家人的善解很重要!
所以「心」照顧好,能把身的行為也照顧好,我們才不會因為身見而偏差,我們絕對要行在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