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斷的慈濟緣分

在哥倫布市的第一年,因為課業繁重,身處在宿舍小小的空間裡,對於從未遭遇過的寒冬、課業的壓力、和對天氣的不適應,讓我ㄧ度想放棄學業回家。看著好友明峰、美惠、和雅婷一來就有師姑照顧,相對的,我和慈濟唯一連繫的佩琪學姊卻在初春時因病過世,讓我對進入這個團體更而卻步。然而,這些的種種都沒有切斷我和慈濟的緣分。一年後的暑假,因為參加Food Bank的關係認識了舒筠師姑。也許是太有緣分了,舒筠師姑在我和明峰例行性爭吵誰要開車的時,義不容辭地替我解圍,讓我對這位拔刀相助的女俠崇拜不已,馬上拜倒在她門下,當了她的慈濟小孩。
在這之後的一年裡,也許是買了車及對環境、課業的逐漸熟悉,開始在課餘之時跟著慈青團隊一起做事,而Food Bank當然是我的首選。對於剛進入這個團隊的人,在Food Bank不需要任何和老人、小孩、或是災民溝通的技巧,只要好好的把東西擦乾淨和裝箱。偶爾還會有師姑做的好吃糕餅,對我來說是兼具讓自己出門、聊天、和吃東西的活動。後來,也在師姑們的鼓勵和”動之以情”下參加了一些訪視的活動。雖然剛開始常不得要領,好像是我轉在FM頻道,對方是在AM頻道,然而,這樣的工作是熟能生巧的。在挫折中,我開始會學習別的慈青朋友們如何和老人家或小孩溝通、創造話題,也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獲得許多小技巧。儘管到我離開哥倫布市前去老人院訪視,還是沒有辦法把聊天的空白時間填滿,但是我發現自己”發呆”和”不知所措”的時間減短了,這也是一種進步,對我來說也是除了學業之外的另一種成就感。
師姑們包容的愛

記得我們到Indiana賑災時,我和維國學長(Bill)聊到是什麼原因讓我加入慈青,我想應該是師姑包容的愛吧。一向很怕被傳教的我,當遇到舒筠師姑打電話給我時,卻總是以噓寒問暖、關心我的身體、叮嚀我要多吃一點,鼓勵我多出來走走、看看大家、讓心情放鬆。在我要實習又要工作的冬天,常常打電話來關心在生病中的我。在寒冷的冬天,這些電話無疑是一股暖流,讓我這在異鄉的遊子頓時覺得有媽媽在身旁照顧般的溫暖。
慈濟就像是一個避風港
哥倫布市的慈濟基金會讓我非常感動,無論是無私奉獻的師姑,亦或是平時陪伴我ㄧ起參與活動的慈青朋友們,讓我覺得進入這個團體就像回到家裡一樣親切,大家一同勉勵、彼此扶持、互相關心,每次的聚會總是溫馨且充滿歡笑。在這裡可以完全卸下心防、每個人都可以是傾訴心中話的家人。這裡就像是一個避風港一樣,讓所有在外的遊子們能夠在裡面安心的休息,而師姑們也就像燈塔一般,指引我們正確的道路。在哥倫布市和慈青一年短短的緣分並不會因為畢業而切斷,相反的,這段經驗將會是一塊叩門磚,打開我人生的另一道行善的門。
撰文: 慈青 牛怡婷 攝影:慈青 徐敦盈,裘柏年 師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