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也是因為二哥,我更加認識了慈濟,所以心裡就一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加入慈青,當初選擇美國大學時也選了有慈青的學校。猶記得二○○九年初到美國,打從下飛機那一刻起,就受到師姑師伯學長姐的照顧。當下就發願自己以後一定也要像他們一樣,做個可以有貢獻的人。但因為因緣不俱足,二○○九年的營隊沒法參與,所以當下就發願二○一○年一定要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營隊,非常感恩有了承擔小隊輔的機會,不只可以學習如何和學員們相處、學習和付出外,還可以和許多經驗豐富的學長姊們接觸,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慈濟的人文。一直以來都常常聽到 師公上人告訴我們的慈濟人文,但是這一次的感受特別深,因為學長姐的身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慈青也一樣能辦到!還記得營隊時聽到了林美蘭慈青學長說的一句話「指出缺點以前,先為對方找台階下,保護他的一念心」,想了想:沒錯,學長姐們就是這樣,儘管對方的意見或想法與自己的不相同,甚至是有衝突,他們的語氣永遠都是那麼地溫和;不管我們做錯了什麽,他們都不會對我們發脾氣,甚至還會為我們設想,原來他們一直努力著保護我們的心。想到這裡,我反問自己,先不說我對其他人能不能這樣,自己有沒有保護好自己的那一念心呢?
另外,台灣慈青為我們帶來的短劇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故事內容主要講述一位慈青從當時未加入慈青,到最後成為慈誠的心路歷程。話劇的開始描述出了慈青招募會員時所遇到的難處,也帶出了同學因為受到慈青的熱情與感動,加入了慈濟這個大家庭。接著,主角開始投入慈濟活動,非常積極,雖然遇到許多瓶頸,但是因為有慈青夥伴們的互相扶持,所以他都沒有放棄。直到後來,身邊的夥伴們一個個離開慈青社,分道揚鑣後,他的心開始動搖,內心非常地寂寞,覺得自己是那麼地孤單。但在這個時候,慈青學長姐們又出現了,他們的鼓勵與陪伴讓他重新找到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後來出了社會,身為慈青學長的他,工作和慈青活動兩頭燒,無法兼顧,上司給予的壓力和慈青學弟妹們的期待讓他招架不住,於是他又崩潰了。這齣話劇是那麼地寫實,它讓我有些畏懼,擔心自己以後也會這樣。現在的我可以依賴師姑師伯,學長姐還有慈青夥伴們,但將來呢?就在這個時候,話劇中其他的慈青學長們又出現了,他們再次為他點亮心中的燈,這一次,他不只有了勇氣,還有了智慧去面對眼前的考驗。原來,慈濟人永遠都不會孤單,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慈濟人,這個世界就有溫暖。也因為我們是慈濟人,平日一定要好好精進,保持著那單純的一念心,就會有大願力;有了大願力,既能入法護心,將愛傳出去,形成愛的循環。
這一次聽到了許多慈青在當地的貢獻與付出後,覺得好慚愧,他們是多麼地用心和努力,而我卻是那麼地怠慢。美國慈青陳珞韶學姐姊,在營隊中和我們分享了她到海地賑災的心得。懂得法語的她在海地很自然地成為了慈濟志工與當地人的翻譯員,也因而有了許多和他們接觸的機會。她的分享非常地生動,一張張觸動人心的照片再加上學姐姊身歷其境地演說,讓台下的觀眾不只聽得投入,更覺得自己好像也在故事裡頭,感覺非常真實,當下真的好想衝到海地去,給災民們一個擁抱。一直以來,我都很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去賑災,但是總會跟自己說還不是時候,我還只是慈青,還沒有那個能力。但是,這一次回來,發現我們慈青其實真的有無限的潛力,只在於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承擔,有沒有智慧去面對,有沒有恆心堅持下去。
非常同意邱國氣師伯說的「人都是從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精進是短的,懈怠是長的」,每回受到啓發或感動後當下都會有很大的動力要去實踐,可是卻無法恆持,原因自己其實很清楚,但常常會替自己找很多藉口,不願去面對。但這一趟尋根之旅,讓我看到、聽到大家的分享後,除了佩服之外,心中的感動更是久久不能散去,這樣的震撼比平日看影片,書籍來得大,終於明白當初二哥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改變,體會到了他說的感動與法喜。
那一天,終於見到了 師公上人,聽到了 師公的聲音,還盼到了 師公為我們每一個人戴上佛珠,我的眼淚不停地在眼角打轉。還記得有位慈青上台分享時說到, 師公在為他戴上佛珠時,他是那麼地激動,手不停地顫抖,結果還需要師公上人握著他的手,小心地替他戴上。他說當下他根本感覺不到 師公的體溫,聽到這裡,心揪了一下,心疼 師公年紀那麼大了,還要挺著腰,為我們開示,站立著親手祝福我們。 上人曾說過:「天將跨下來了,我是用我全身頂著這個天,你只要借我一根手指頭。」 師公上人是那麼地努力,我卻因為貪嗔癡,放縱自己,原諒自己的懈怠。成天口說愛 師公,但卻沒有行動,我深感慚愧,我不斷地反問自己,加入慈青一年了,我做了什麼,為 師公分擔了多少,為社會付出了多少?營隊回來,我發願一定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展無限的慧命,為慈濟,為眾生,淨化人心,讓世界更加祥和。
撰文:慈青余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