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9 分享 07/14 靜思晨語 - 守住善念聚好緣 本週由黃昱仁同學主持。
靜思晨語 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44604
在今天的晨鐘起,師公開示說到 ” 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 ” 。 我覺得很值得討論的是,大家是否有過 - 該爭的時候我要爭,該說的時候我要說,而且認為自己都沒有錯 - 的時候。我們都說要理直氣壯,但卻忘了更重要的是要理直氣和,因為開口動舌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師公告誡我們要時時懺悔並常常抱著我們對不起別人的心態,想著 ” 讓別人起煩惱,我就已經和對方種下了一份惡緣 ” ,因為不懂得反省懺悔便是包藏瑕疵,惡業因而越積越多。提到這裡,在 OSU 上個月的讀書會中,師姑們與 OSU 慈青也曾跟分享過相似的話題。心中起了無明,真是會如影隨形的影响我們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想的道理,但如何能在與他人起爭執的氣頭上,理性的告訴自己要用法洗心,自我懺悔呢?改善初心很重要的,在起爭執時,我們要想著讓事情更圓滿,而不是「我對,他不對」為出發點來思考。我們要了解 ” 改變別人難 改變自已容易 ” 。所以當遇到與他人的爭執,應試著用溝通的方式來達到雙方的妥協,若能達成協定,則是圓滿。但若未見效果,則要告訴自己順境無常觀 , 逆境因果觀,想一想「因果絲毫不爽」,也許是自己曾經做了不對的事,也可能是無量劫前做的,所以今生有機會來「還」,來學習。讀書會時,曾認為改變自己,是否就是比較消極的表現?其實不是的,心境上以因緣觀之,接受事情發生的事實,不要起願懟心、發脾氣,是種作法上用一念「善」的初心和智慧來思考事情,思考如何溝通處理能夠更圓融,而非束手無策的消極對策。
影片中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貧病八口之家,就是能激勵大家的很好的一個例子。這個家庭生活的水平雖低,但他們卻以微笑和樂觀來面對這樣的日子。「過去生可能是這樣造因 這一世就甘願接受」,這並不是消極的想法,而是心靈上的富有。這個家庭不但認命 , 而且還不怨、不尤 那是不簡單。心境上先要接受,才能生出智慧而非無明,有智慧就能思考出方法來轉化改善。願大家能時時懺悔,以法洗心來達到心靈上的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