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July, 2008

[晨鐘起薰法香]怨親平等無分別

2008/07/05分享 06/30靜思晨語- 怨親平等無分別 本週由柯秀欣同學主持。
靜思晨語: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44098

師公 上人在影片開始提到「常樂我淨,薩婆若果」,薩婆若果「一切智」的意思是能看透萬物且了解煩惱的來源,心就能清淨。結合上星期討論的主題,就是希望我們能把持著上星期所討論的「無常、無我、無樂、無淨」的心,不受重生不清靜而污染,且能走入人群,不在人群中起心動念, 才能在人群中結好緣,人人心地淨化後,人間淨土就能出現。因此,發菩提心走入人群,於身命財無所吝惜;除身命財外還要有智慧財,才能救人助人。三種佈施中包含財施、法施、無畏施,這裡說的生命財和智慧財,可以對應前兩種佈施;生命財是五家共有 ,而智慧財可以想成是慧命,是可以生生世世累積的,某個層面上,三項佈施共同進行,可以將生命財轉化為智慧財,也才是真正的擁有受益。所以說世間財像生命一樣會散去都是暫時的,而智慧財是永遠的。
再來是「怨親平等」, 上人說若我們在人群中有彼我相,就容易有紛爭,因為看到喜歡(親)的就高興,看到不喜歡(怨)的就討厭,如此的分別心,因而起煩惱也就容易犯錯,只有與眾生結下好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使現在我們會去分你我,分是不是我們的親人,熟識的朋友。但說不定我們今是怨的人是我們前世的父母、來世兒女,所以面對現在的人人,都應該用佛的智慧,結下眾生善緣。看到某些人感到不快,可能是無量劫前的惡緣 ,如何在此生的寶貴機會,化解惡緣,進一步轉為善緣,善的循環,心中有正念,為所當為 之後就放下以平常心對之,理應要用三種心對待:平等心,孝順心,慈悲心。如果沒有分別心的話,對世事物質就能看開,就不會執著,也不易犯錯了。
林居士的故事又是一個怨親平等菩薩心的好例子,以無常心來看待,不執著失去的財物以五家共有的心態來面對,不執著失去的財物,只在乎還擁有多少。對事情的看法,做法,都在一個心念的轉變,時時抱知足感恩心,當以無常為有常,面對人間的現實,不執著種種障礙,而更能去感恩,實踐「處順境以無常觀,處逆境以因緣觀」的智慧,避免執著事的表面相 ,做得到,看得開。
期勉大家繼續多用心並願在Iowa賑災的師姑師伯及學長姐們平安健康法喜充滿,並將今天的功德迴向給在Iowa和四川的苦難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