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是我第一次參加慈青讀書會,相當意外的,跟想像中的讀書會形式不太相同。
慈青讀書會 與眾不同
過去我所參加的讀書會多半是大家帶著自己的課本,安靜地讀個兩三個小時,之後開始討論;或者,各自拎著自己的問題,在讀書會時間討論正確答案,交換意見。然而與預期中完全不同的,這次的讀書會,一共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自我介紹, 觀看 證嚴上人開示的影片,以及閱讀慈濟月刊中 證嚴上人的衲履足跡。 或許因為正處寒假,參與的成員較以往少很多,總共大約十多人左右,但慈青同學以及師姑們的準備依然嚴謹,從制服穿著到內容準備,以及會後的茶水,一項都沒少,在在顯示對讀書會的重視。如果因為這樣的嚴謹準備,就認為這次的讀書會會枯燥無味,那就錯囉!
正面引導 積極回應 經驗分享 思考如何開創有意義的人生
主持人亦雲(Wendy)不斷的引導大家討論影片以及衲履足跡,而慈青維國(Bill)也不負眾望的貢獻不少感人話語。此外,每個人也都在這樣的引導下,暢談自己的經驗,思考與建議。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這些小朋友發言完畢後,師姑們也會積極的給予我們正向回應以及思考方向,使我們在言論與思考自由發展之餘,也可獲得經驗上分享與協助。畢竟有些事情是需要經驗去累積,去體驗才能體會。
上人開示影片以環保為主題,提醒眾人要愛護環境,響應環保,也舉了進興師伯的例子:做環保所獲得的不僅只是環境整潔的喜悅,有時還有心裡真正的開心。以往的進興師伯, 過著放浪行骸的生活,不知人生的目標與理想為何物;但就在慈濟師姑師伯的鼓勵下,透過努力的進行環保工作,在活動中獲得快樂以及為環境盡一分心力的成就感,這是他過去萬萬沒有想到的。影片中同時也採訪了師伯的母親,她老人家也相當感動。她說: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會有如此正向的改變。或許對我來說,這就是服務的真諦之一;服務不僅只是服務他人,最重要的是付出的同時,也給了自身心靈無形的服務。就以師伯來說,過去的他從未想過自己可以那麼的重要,可以教別人如何資源分類,為環境盡力。但現在透過志工服務,他獲得了內在的成就感,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有時是在幫助自己。
愛之深 教之切 發人深省 更感恩母親教誨
「心要慈,行要慎」是本期衲履足跡的主題,並在這主題下延伸出了愛之深,教之切的思考。
心要慈,行要慎這個主題對我並不陌生,因為我母親也說過類似的話。她教我們潑水之前,要注意地上有沒有小蟲或螞蟻,不要無意間殺生了,並要我們想想,如果我們是小蟲或螞蟻,莫名其妙被人類的粗心所傷,感受如何呢?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濫殺無辜生命微小生命。
「 愛之深,教之切」的主題中,提到了這一代孩子因過度的生活享受,導致適應力不良,甚至自己結束了生命;或者忽視擁有的福份,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對於父母的用心,也從未感恩。 因為物質生活太過豐富,但內在的精神生活卻沒有相對提高,所以這些小朋友面對挫折與苦難的承受度極低,導致草莓族現象。如果在父母給予孩子優渥生活的同時,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一切得來不易;如果媒體多報導克服困境努力向上的人物;如果社會能多重視倫理與道德修養,而不是只空乏地討論物質生活,一切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呢?
總之,這次的讀書會,讓我思考很多。
撰文:慈青黃瓊儀
攝影:慈青徐敦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