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中秋節前一天,我收到慈青社的電子郵件,相約大家在十月二日 到月桂師姑的家中小聚,更吸引我的是,我們要自己做綠豆凸月餅!令人感動的不僅是家鄉味,更是師姑師伯和慈青師兄師姐們對大家的關懷,我立刻回信報名,並在與師姑討論後,決定再試試做發糕,讓大夥嚐嚐傳統手藝裡紅糖和米粉混合的好滋味。
當天是個晴朗涼爽的星期六,搭著學長的車子到了師姑家,進到廚房,就看到金蓮師姑正辛苦的揉合著水麵團和油麵團,以呈現出綠豆凸層層酥脆的口感,大家七手八腳的幫忙,竟也有模有樣;在金蓮師姑仔細的示範及指導後,同學們輪流用桿麵杖桿著麵皮,包入綠豆餡,揉揉捏捏後,就成了一粒粒圓滑飽滿的綠豆凸。看它們整齊的排列在烤盤上,蓋上紅印,透過烤箱門上的玻璃,在黃澄澄的燈光下,逐漸膨脹起來,真感到既興奮又滿足,大夥輪流把頭湊近烤箱,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一邊繼續做紅豆酥,以及幫忙準備晚餐的食物。同學們說說笑笑,手上的活可也沒停著,我一邊秤著在來米粉、麵粉、紅糖、黃砂糖和泡打粉,一面和正忙著切甜瓜的福星師姑聊天,將材料攪拌均勻後,倒入飯碗裡,架上熱氣騰騰的蒸籠。香寧師伯和Kevin在一旁捕捉同學們「各司其職」的鏡頭,不知道這時是不是只拍到一團白色的水霧呢。
第一盤綠豆凸出爐囉!金蓮師姑打開烤箱的那一刻,香味立刻充滿了整個廚房,大家迫不及待的想要嚐嚐剛才的成果,師姑捧出烤盤,放在餐台上豐盛的菜餚旁,更令人食指大動了;大家排隊繞著餐台,仔細挑選著這些帶有家鄉風味的菜餚,也因為參與了準備製作的過程,對這些各具特色的餐點,而顯得更能體會及感恩了。我一邊吃著想念已久的碗粿,一邊注意著冒著蒸汽的蒸籠,偷偷打開鍋蓋瞧瞧,哇!三碗發糕開出三朵糖紅色的大花,正像是同學們看到發糕時
的表情,今年大家一定會有好運氣喔。

也許是身在異鄉,大家對於發糕這樣傳統的食物,竟然也顯得興奮不已,裘師伯和謝師伯更是慷慨的給了我的發糕最高的評價,看著大家享受食物的美妙表情,沒能和家人共度中秋的遺憾,似乎也化解許多;同學們或坐或站,圍著電視專注的觀賞美式足球的比賽,一邊聽宗坤師伯講解球賽規則,那感覺就像是多了一大群兄弟姊妹,所謂人親土親,在離開家之後,有了更深的體會。或許就像是月桂師姑設計的月餅包裝,由藍天包覆著白雲,象徵著師姑師伯們對於慈青同學們的關愛與護持,就像父母照顧子女一般,我思索著這樣的因緣,抬頭望著一輪皎潔的滿月,外國的月亮雖沒比較圓,但卻帶給我難以忘懷的特殊感動,也讓這第一個因離鄉在外而未與家人團聚的中秋節,顯得更為溫暖與珍貴。
撰文:OSU慈青 徐敦盈